鑄造是人類掌握比較早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已有約6000年的歷史。將金屬熔煉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體并澆進鑄型里,經冷卻凝固、清整處理后得到有預定形狀、尺寸和性能的鑄件的工藝過即是鑄造。
按照金屬液的澆注形式可將鑄造分為重力鑄造和壓力鑄造,本次分享著重在金屬型(樹脂砂芯盒)低壓鑄造及樹脂砂重力鑄造上。
01ABC分享會-低壓鑄造和重力鑄造介紹
低壓鑄造
使用干燥、潔凈的壓縮空氣將保溫爐中的鋁液自下而上通過升液管和澆注系統平穩地上壓到鑄造機模具型腔后保持一定壓力,直到鑄件凝固后釋放壓力。此工藝在壓力下充型和凝固,所以充填性好,鑄件縮松少,致密性高。
重力鑄造
重力鑄造是指金屬液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注入鑄型的工藝,也稱澆注。
那么低壓鑄造和重力鑄造有什么異同點呢?
模具選擇:都分為金屬型和非金屬型(如砂型)。
金屬型模具的采購成本相對較高;而木型模具采購成本較低,但如果久置不用或者需要進行大批量生產,會發生一定的維修成本。
生產效率:金屬型低壓鑄造易實現自動化節拍生產,效率高;樹脂砂制作的模具外形及內部芯盒只能使用一次,生產效率較低。
材料利用率:低壓鑄造適宜生產薄壁鑄件,冒口占用材料極少;重力鑄造不適宜生產薄壁鑄件,需要設置冒口。(冒口是指為避免鑄件出現缺陷而附加在鑄件上方或側面的補充部分。澆口是零件的頭,冒口是零件的尾,用以觀察型腔是否填充飽和,兩者都需要去除。)
鑄件材料:重力鑄造為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低壓鑄造多用于有色金屬鑄造;合金材料比較貴,低壓鑄造可以減少冒口損失。
工人勞動環境:低壓鑄造多為機械化作業,工人勞動環境好;而重力鑄造時工人的勞動環境較差,尤其是進行澆注作業的時候。
定義
造型即是利用木型、芯盒、砂箱及樹脂砂等原材料制作用于澆注的模具外模及芯盒。
模具構成
非結構件的筒體類鑄造模具一般是由外模具+芯盒構成;如果是結構件的零件,可以不需要芯盒。如果采用消失模鑄造則無需外模和芯盒,只需要將消失模放于砂箱中,然后加砂同時進行振動,將砂震實即可。
鑄造模具外模種類
金屬型:多用于重力傾轉鑄造、低壓鑄造。
非金屬型:多為砂型模具,使用樹脂砂(主要為冷凝樹脂砂,呋喃樹脂為主,也有用酚醛樹脂)來制造模具。
鑄造模具芯盒種類
金屬芯盒:通常在空腔殼體結構鑄件中需要芯盒,像常見的自動化的低壓輪轂生產一般不要需要芯盒。
非金屬芯盒:多為砂芯,即在鑄造生產中用于制造型芯的材料,一般由鑄造砂、型砂粘結劑和輔加物等造型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常使用的材料有樹脂砂、覆膜砂(使用射芯機成型)等。
主要設備
造型工藝所使用的主要設備有混砂機、震動落砂機和再生砂處理設備。
混砂機:鑄造砂處理型砂混制的主要設備,利用碾輪與碾盤的相對運動,將置于兩者間的物料受到碾壓兼磨削的作用而粉碎物料,混砂機在粉碎物料的同時還將物料混合。
落砂:在鑄型澆注并冷卻到一定溫度后,將鑄型破碎,使鑄型與砂箱分離,鑄件與型砂分離。
再生砂:在鑄造生產中經過處理基本上恢復了使用性能可以回用的舊砂。(砂型鑄造中,模具材料在使用后可以打碎之后通過再生砂處理設備變成再生砂,在制造新的砂型模具時可以混入再生砂。)
常用材料
樹脂砂外型:硅砂、自硬呋喃樹脂、固化劑、保溫冒口、冷鐵、凃型涂料(主要用于,降低表面粗糙度、填充沙粒間隙,防止粘砂,獲得鑄件表面光潔、調節溫度場,控制凝固順序,獲得理想內部組織)、金屬型涂料(主要用于排氣、調節散熱條件、有利于脫模、改善鑄件外觀)、酒精、樹脂砂(對型體缺陷進行修補)、液化氣+液化氣噴槍(對已固化砂型進行烘烤干燥)。
樹脂砂型芯:硅砂、自硬呋喃樹脂、固化劑、凃型涂料、酒精、液化氣+液化氣噴槍
材料配比及用量:不同季節,不同產品特征,不同產品材質也會有一定區別。涂料噴涂完成后點火是為了烘干,防止水分進入。
|